福建船舶工业首个5G+AI智慧工厂投建 博洋船舶与中国电信携手打造
近日,福建博洋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惠安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福建船舶工业的第一个5G+AI智慧工厂。这也是2025年《泉州市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行动方案》出台以来取得的一项新成果,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决策部署的新案例。
着眼未来 提前布局智慧工厂
一台轮式机器人吸附在船舷上自行滚动除锈,岸上无人叉车来回忙碌着运送物料,空中无人机接力将物料送往甲板,电焊、喷漆等维修作业主要靠智能机械臂完成,工作人员不再需要面临高空作业的危险,所有流程都在智慧工厂的统筹管理下精确操作,最后还有验收机器人进行质量把关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在博洋船舶维保基地里,工程师描绘出5G+AI智慧工厂未来的一些应用场景。这些看似科幻的功能,随着博洋船舶与惠安电信签约合作,将在整体计划有序实施下一步步由梦想照进现实。“目前我们主要依靠人工开展船舶维修业务,但智慧工厂的想法在几年前就已萌生。”福建博洋船舶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恩说,“当时考虑到,在船舶工业的全球竞争格局下,消化日渐攀升的用工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安全和环保等问题也亟需得到有力保障,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工厂来解决。”
博洋船舶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绿色科技型海洋装备修造企业,2023年接手泉州船厂的修船板块后,设于惠安净峰斗尾港的维保基地接单量稳步拓展,1年多来累计维修并交复船舶超过40艘,李振恩越发感觉到投建智慧工厂的迫切性。2024年底,中国电信惠安分公司副总经理闫斌来访,所提出的智慧工厂设想与李振恩不谋而合。彼时,适逢《泉州市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行动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等文件同步印发,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双方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良机来临了。勇立潮头敢为先,博洋船舶与惠安电信迅速组建了项目团队,攻坚5G+AI智慧工厂的规划方案,并在半个月后达成了战略合作,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5G+ MES+ERP+WMS+CRM+PLM生产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5G+智能立库、5G+智能物流、5G工业定制网、5G中控室建设、5G安全生产及能耗监测、工业安全应用、5G设备采集及管理平台、产品数字化、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和系统上云等软硬件的各个方面。
科学规划 数字化进程实行“分步走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对于博洋船舶5G+AI智慧工厂的建设,李振恩向项目团队提出了“分步走”的实施策略:先引入安全生产和部门协同板块,再实现维修记录数字化,然后推进其他智慧工厂功能模块的建设。据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安全生产板块可建立起安全分区的智慧管理系统,严格划分吊车区域、易燃易爆区域等分区,若有不属于该分区的人员进入,系统能自动识别并立即发出警报,实现AI在岗24小时巡查,确保生产安全。在部门协同板块下,当业务下单后,总共需要调配哪些物料、设备和人力,要如何安排人员作业、流程衔接、进度监控、跨部门协作等,都可以通过AI算法即时规划确定协同实施方案,并派发到各部门和责任人员手中执行落实。维修记录数字化则是给每一艘进坞维修的船舶信息化建档,从船舶概况、行程轨迹、维修维护记录等各方面建立“船舶履历表”,在为量身制定本次维修方案时提供数据支撑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再次服务提供数据参考。“安全生产、部门协同和维修记录数字化三个板块预计今年底可以建成,其他功能模块包括人事管理、物料管理、无人维修等将视项目实施情况后续再研究决定。”该技术负责人说。在李振恩看来,投建智慧工厂还有着更为远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福建正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博洋船舶5G+AI智慧工厂建成后可以在这“四大经济”里发掘出比较优势和未来增长点。“智慧工厂是数字化工厂,本身就是数字经济中的一员。未来我们将基于智慧工厂,开展海洋科普工业游,发展文旅经济;建设游艇基地,繁荣海洋经济;开发电动船舶,投身绿色经济。”他表示,着眼未来,力争把泉州船厂建成修造船并举及国内领先的绿色科技型海工装备修造基地,填补泉州市修造船智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空白,助推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整合中国电信和博洋船舶的优势资源,在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深入合作,打造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5G+AI智慧工厂,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闫斌表示,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总结和提炼在博洋船舶5G+AI智慧工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并通过举办研讨会、案例分享、技术交流等活动,向机械装备行业的其他企业推广和赋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